教育信息周刊|《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修订印发;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
宏观教育动态
• 教育部:三个月排查17.2万个培训机构
• 教育部:开展第16次校外线上培训巡查
• 教育部:将遴选千门职教国家在线精品课• 两部门:修订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五部门: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地方教育新闻
• 广东:出台普惠园认定扶持新政
• 福建: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
• 河北:推行分层弹性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 贵州:“壮苗计划”带乡村孩子走出大山
• 上海:推进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媒体关注
• 教育新政落地,珠三角公办民办各半格局迎巨震
• 83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上热搜
• 幼儿园教师本科学历仅占四成,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求贤若渴教育观察
• 熊丙奇:一所小而美村小正在为未来犯愁
近日,教育部部署开展了持续三个月的“回头看”工作,累计排查培训机构 17.2 万个(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培训材料 24.3 万份、从业人员 40.5 万人,其中发现问题机构 4614 个,占比 2.7%。各地依法依规对问题机构予以处置,目前各类问题整改完成率均达 100%。(来源:人民网)
教育部于 2022 年 6 月 11 日至 7 月 20 日继续对线上培训机构和网站平台开展深度巡查,持续巩固线上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教育部称,此次巡查发现 140 多条违规问题线索,主要表现为违规收费、无资质培训、推送培训广告、撮合违规培训等,已要求涉及地方和网站平台逐一核实、严肃处置,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来源:新京报)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2022 年和 2023 年分两批遴选不少于 2000 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其中 2022 年遴选 1000 门左右,带动分批遴选建设不少于 3000 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和一大批优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通知》明确,申报课程应为纳入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中实际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训实习),以及其他特色课程。课程总学时不低于 32 学时,至少在课程平台上完成两学期的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完整,提供在线测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功能并有效实施,能有效防范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来源:中国教育报)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针对地方落实“双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等重大政策时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统筹兼顾学校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再要求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执行本制度。二是明确党组织领导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三是强化学校财务队伍建设,新增学校财务主管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以及任职条件等规定。四是对学校采取自主经营食堂、委托方式经营食堂、配餐或托餐等不同方式为学生供餐的实际情况,分类提出财务管理要求。五是明确课后服务等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要求,增加中小学校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禁止性规定,加强对地方落实“双减”政策财务行为的指导。六是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制度等内容作相应调整和细化。(来源:财政部网站)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5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减负行动 3.0)。此次行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起步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问题,推动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专项行动为期1年,分三个阶段展开。2022 年 9 月底前,广泛部署动员,摸排情况,找准卡点堵点;2022 年 12 月底前,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完成各自层面的措施办法制修订工作;2023 年 6 月底前,各项措施办法全面开展实施,减负行动全面落地见效。(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制定了《广东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办法》。广东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退出机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年认定一次,认定后有效期为 3 年。《办法》明确,普惠园的认定应符合依法规范办学、收费合理合规、财务管理规范、办学条件达标、实施科学保教、教职工配备和工资福利待遇合理等条件。《办法》规定,新建、改扩建普惠园,应按照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同时,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扶持普惠园发展,努力保障普惠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办法》自 202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为 5 年。(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试点中小学深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有关工作。福建明确,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等各类场景中的常态化应用,服务于“停课不停学”和“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将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提高平台资源常态化使用效率。据了解,福建省教育厅结合示范性高中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试点、乡村温馨校园创建等项目,已确定了 62 所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试点校。(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记者从河北“双减”一周年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河北省各地各学校从强化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实实在在为学生减负增效。河北省从统筹、设计、布置、批改、监管指导等多方面完善作业管理,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审核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目前,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省教育厅教科院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 12 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布置书面作业应体现课程性质和学生年段特点,强化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分层、弹性和个性化设计作业。此外指导意见还给出了典型性的作业分类案例,力求做到让一线教师看得见、学得会。在此基础上,河北各地各校积极探索,试行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推动作业由量变达到质变。(来源:河北日报)
2021 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希望工程升级版”。其中,“壮苗计划”致力于通过项目研修、定项培养和专项培育,帮助乡村青少年参加研学活动、开拓视野。自“希望工程升级版”启动以来,“壮苗计划”已组织 2189 名乡村孩子参加研学,今年暑期则有近千名来自全省希望小学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的乡村孩子在贵州省内外研学。下一步,贵州团组织将汇聚更多社会爱心,通过打造贵州“希望工程升级版”,常态化开展“壮苗计划”研学项目,推开一扇山里的孩子、老师进城交朋友看世界的窗户,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走出大山小城,拥抱广阔天地。(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上海市培训协会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须知》,上海市正有序推进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相关工作,并明确了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上海市培训协会指出,面向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各类培训机构,在恢复线下培训前,一是做好筹备工作,二是在复课平台申请备案承诺信息公示二维码,三是要通过实地检查,四是满足各区分区域确定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时间。全市社会面清零满7天后,各区根据区内疫情防控实际,分区域、分类确定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的具体时间,并进行动态调整。(来源:“上海市培训协会”微信公众号)
民办教育面临从提供补充性教育到提供选择性教育;低质、同质学校退场,品质、特色学校留存的“洗牌”趋势。但不少受访的民校校长对未来发展颇为迷茫。“什么是特色?高端民办校可以做国际教育、做项目制教学,但一所普通的、招收打工子弟为主的学校有这样的能力和财力吗?除了升学,还有什么能证明实力?”更多办学者,正处于退与不退、得办且办的夹缝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表示,未来我们可能遭遇民办教育大幅萎缩,一些中低收入的外地人再难获得机会了;中高收入家庭,则转向公办教育为主,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增加;而本地特别富裕的家庭,可能到小部分高端民校、国际学校去,接受比公办体系更灵活的教育。(来源:财新周刊,原文标题:广东教育剧变)
高校专业的设置与撤销,都应该有基于专业本身发展的理由。首先应该明白,高校毕竟不同于职业培训学校,它所培养的人才应该要考虑社会的需求,但是,契合社会发展需要,不完全等于就业率高。比如,一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可能是因为学校自身的培养能力不够,一些专业则本身属于基础性学科,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研究做准备的,而不完全是为了就业。同样的,如果高校设置新专业,也仅仅是看什么流行就上什么,而不是真正考虑学校的定位以及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这显然也是武断的。对于高校专业来说,不论增加还是撤销,都应该回归最基本的学科发展规律和专业视角,而不仅仅是被就业率的高低等外部因素牵着走,我们的学科发展才能少一些外行,多一些专业,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科学。(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高考录取中,师范类专业异军突起,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却对比强烈,一些院校需要征集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就业是影响招生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编制有限,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或考取小学教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专家指出,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素质,需要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尤其是民办普惠幼儿园的财政补贴机制。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和幼儿园教师队伍补充、学历提升协同解决。(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熊丙奇:一所小而美村小正在为未来犯愁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让孩子都进城读书,而是应该办好每一所学校,包括乡村小规模学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部分民办学校过度逐利,影响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如果因为“规范”,把完全慈善、公益,且办学质量得到认可的民办学校撤销或者转设,这或许走到了规范的反面。概而言之,政府部门应该善待以公益、慈善为出发点的民办学校,这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教育。政府应该发挥保障义务教育的主体作用,但不应排斥社会力量参与,尤其应当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对教育的投入,这有利于形成全社会都重视教育的良好办学生态。(来源:南方周末,熊丙奇系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整理: 姚远 排版: 孔庆才